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輔導員參與進階研習心得分享

102年國教輔導團國語文學習領域進階研習學習評量表  (9 / 23 ~ 9 / 27 )
學員姓名:簡鈺珣   編號:19    縣市:臺中市    學校:長億高中
課程名稱
     
教育政策的轉化與執行(教育部長官)
摘要
l 今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主軸包含「奠基活化教學」、「深化課程教學」、「教學典範轉移」、「評量」等。
l 有效教學的一種教學法:七年級提問,八年級文變圖、圖變文,九年級自我提問。透過互相討論,思考文本。
l 多元評量:談到能力的時候,是聽、說、讀、寫,但談到評量的時候,卻僅有讀和寫,閱讀事實上也少,多元評量,需要兼顧各個面向。
l 我們應依據教學目標使用評量,而不是為使用評量而評量。
l 評量出來的資訊並非為了區分學生,而是為了協助老師做更好的教學。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其實,所有推行的政策,核心理念都是「有效教學」,這是我最深切的感受,而圍繞著這個主軸,才發展出「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差異化教學」、「多元評量」、「補救教學」等概念。
    在跟現場老師談論多元評量時,我們嘗試從兩個部分著手。第一,帶現場老師重新瀏覽「能力指標」,期許教師能依據能力指標設計「教學活動」。第二,則是介紹教育部研發的「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畢竟,多元評量最讓人詬病的,就是缺乏讓人信服的評分規準,因此,若能以此依歸,教師將更有依循。
    至於差異化教學,自己在操作時,則融入圓鈴教授的一些想法。先將學習單的題目設計為難中易,易的題目讓學生自己下筆;中的題目讓學生討論;難的題目則由老師提供線索,帶領討論,為學生搭起學習的鷹架,希望讓學生透過多層、多次的學習,能更熟悉文本。
國語文補救教學教材運用(陳惠珍 主任)
摘要
l 教科書的內容是針對一般中等程度的學生設計的,補救教學若是拿教科書再教一遍,作用不大,因此必須改寫文本。改寫文本要考慮:文本內容適切性、文本結構複雜度、字數長度、生字新詞的比例。
l 每篇文本生難字詞的比例盡量出現在5-10%
l 作業要讓學生有機會感受高成就,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動機。
l 影響學習品質三要素:能不能學、要不要學、會不會學(最後一項是學習策略的引發)。
l 對於補救教學的孩子來說,結構化教學很重要,老師更要懂得善用明示法教學,讓學生學習有個依循。
l 補救教學有兩大核心:第一,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二,給予學生一把學習的鑰匙,帶領學生瞭解閱讀的策略與方法,有效率且更輕鬆的學習。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補救教學是世界各國方興未艾的一股教育浪潮,然而,倘若今天的補救教學淪為透過反覆練習,讓學生強迫記憶正確答案,如此的補救教學,表面上看起來是提昇學生的學習成就,實際上卻是毫無成效,更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胃口,因此,補救教學強調的是透過簡易的評量,先理解學生缺乏的是哪一種學習能力,再設計多元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強,強調的是「因材施教」的差異化教學。
閱讀教學精進策略(耿志堅 教授)
摘要
l 從歷史背景、人生遭遇起筆,分析作者的寫作動機,而對大明湖、陋室銘、記承天寺夜遊等課文有更深入的剖析。
l 對於詩詞,則強調藉由賞析聲音的「平上去入」,理解作者的心情起伏。
l 志堅教授強調逆向思考,利用顛覆思維的方式來詮釋文本,期望讀者與文本能激盪出多元思維。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曾經瀏覽過鄭圓玲教授在師大的開放性課程「大明湖」一文,強烈感受每個人對文本的解析都不同,圓鈴教授分析大明湖,強調的是賞景的時機,黃昏時的景色最美,此外,老殘來的是秋季,並非荷花盛開、遊客如織的夏季,因此遊人稀少;志堅教授分析大明湖,著重的是劉鶚國破家亡的沉痛與傷感,反應的是作者內心最深的悲哀,著重的是反諷,小說情節處處飽含作者的沉鬱。從多元的觀點來閱讀文本,文本更為精彩,更能引發現場教學者深思文本的內涵。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寫完書後,作者已死。」當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是帶著自己的生活背景、習慣、興趣等來閱讀的,建構起的是自己和文本間的連結。期許自己也能透過多次閱讀文本,對文本有更深入的思考。
組織學習與領導(林文生 校長)
摘要
l 學習共同體各個階段:1.零階段:學生備課。2.第一階段:進入班級。3.第二階段:兩兩討論。4.第三階段:兩個人一定要給一張記錄單。5.第四階段:集體發表。6.第五階段:老師協助成功發表。
l 教學階段的變化:1.老師口述。2.師生互動。3.同儕互動。
l 講桌應該要拿掉,老師才能更平等地對待學生。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之前參加「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工作坊」,其中提到:「『如何』引導學生合作」才是最重要的議題,因此,講師提供許多細微的技術,更強調教學活動的結構性設計。今天,從林校長的身上,我們學到更多的細節與理論的實踐,如:「兩兩討論」才是最有效的討論;「蓋上課本」,能讓學生討論更專注」;「發下記錄紙」,讓學生討論後,能條列記錄;「集體發表」,能讓小組成員擁有更多參與感,感受向心力及凝聚力;且合作學習的重點在於「傾聽」,是一種安靜的思考等。
文學賞析與教學(鍾宗憲 教授)
摘要
l 「文學」要和「聯想」在一起,可以在寫作、閱讀和口語表達中發揮。聯想是一種程度、一種能力,不僅是體會和運用的問題,同時還是一種啟發和創新,更要能和「生活」結合。沒有聯想就沒有文學,教師沒有引導出學生的聯想,國文教學就無法感受到「文學的美」。
l 文學完成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生活累積。第二階段:靈感構思。第三階段:藝術表現,化為文章(運用聯想)。第四階段:接受延伸。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鍾教授提到,國文教學應該要想辦法和學生生命經驗產生連結,才能產生古今對話。事實上,操作上最困難之處在於:老師必須對教學要有熱情,因為唯有老師先連結自己和文本,才能引導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即便每位教學者的生活經驗、先備知識不同,但提供學生「共鳴的感動」,是最重要的教學任務。而或許輔導員的任務,即是期望透過自己的熱情號召,讓更多老師感動,願意投身國文教學吧!
    此外,教師應該能體認:課本只是一種工具,是引導學生增進國文能力的媒介而已,因此,文本可以被調整,作者可以被批判。老師更應該提供學生大量閱讀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經驗匱乏」的困境中,能透過閱讀,涉獵更廣大的世界。
專業社群與領導(李麗霞 教授)
摘要
l 社群的開始,是從「問題」開始的,危機便是一種轉機,且不能由他人帶來解答,唯有自我實踐,嘗試去做,才能成功。此外,當實驗成功後,亦需更深更多的推廣,讓其他遭遇同樣問題的夥伴,有機會透過觀摩、學習,解決問題。
l 教授亦提到「數位科技融入教學」的重點,數位科技容易操作,更容易吸引學生目光,然而,擴增廣度還不足,學習並非接觸而已,更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增加深度。
l 社群發展的流程: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發現問題)→分析教材→教學設計→課室觀察→反思修正→(數位製作)(本項專對此社群而設,應可省略)→擴大教學檢驗圈→建立專業知能。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思考,不管再如何深入,也有其侷限及盲點,專業學習社群,就是發揮「1+1>2」的最佳實踐,社群是一個團體,透過大家的互動、合作與分享,找到自己缺失的那一塊,圓滿自己,也就是透過別人的智慧與經驗,解決困境。
當然,成功的專業學習社群,必須要有一位核心的領導者,他需要有熱情且持續的號召力,擴大影響力。
經營的初始,亦會遭遇許多困難,然而,成員間若有共同的信念及目標,加上「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再加入一點創意策略,及感受到「有效成果展現」的美好,相信專業學習社群將會有發揚光大,甚至開枝散葉的一天。
範文章法教學與創意(崔成宗 教授)
摘要
l 從「空間的設計」、「時間的脈絡」、「動靜的規劃」「情感的發展」、「文詞間的聯絡照應與扣題」、「褒揚詞與貶抑詞的對照」,分析詩詞、文章的章法。
l 律詩的共通章法:首句要先聲奪人、重墨濃筆,吸引讀者的目光。第二句為全詩主旨。中間四句,開展第二句,為第二句做詳細而具體的描述。第七句收束前面所有的內容。最後一句描寫新的境界,提昇作品的層次。
l 絕句的章法:第三句是關鍵,第四句順勢而出(有許多例外)。
l 激盪創意的方法:逆向思考、側向思考、取法自然、取法生活。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崔教授強調的是章法結構的分析,透過教授精闢的分析,我們得以從高空的「鷹眼」角度,對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對「律詩」結構的共通性分析,真的相當精采。同樣是「陋室銘」,耿志堅教授從作者的人生遭遇來思考,強調這是劉禹錫的悔過之作;崔成宗教授著重內容的結構與章法,另有一番風味,多元的思維方式,真的十分有趣。
    在國中的國文教學中,教學重心並非放在字詞與註釋,先理解段落大意及文本架構,將收「提綱挈領」之效,即便是長篇大論,教學起來也能如駕馭一葉輕舟般,悠遊自在,更有利於彈性運用教學時間。此舉也能訓練學生寫作時,先思考文章的架構,再填其血脈,如此將段段切題,更能開創新局。
科普閱讀(徐仁修 老師)
摘要
l 老師用獨特的嗓音、純樸的情感,配合自己拍攝的照片,朗讀自己的詩作,如:野薑花、與蜻蜓鬥智、空中的野台戲等,與學員分享。
l 文學的第一課,就是要「欣賞」,再來才是「想像」,最後就能「創作」。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一個好的文學家,必然是因為擁有細微的觀察力、敏感的心靈、豐沛的情感,以及對人生深切的感受,因此忍不住提筆為文,而寫出來的文學作品,便擁有源源不絕的能量,能讓讀者感動。
    我想,「取法自然,熱愛生活」,就是仁修老師的最佳寫照。透過仁修老師,我們真切理解他對這塊土地的眷戀,還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及哲理。他溫文儒雅、幽默風趣的長者風範,更讓人上起課來,如沐春風。
國語文有效教學觀看與實作(吳韻宇 老師)
摘要
l 有效教學就是任務教學。
l 活化教學並非有效教學,活化教學是指教學的活化,但是否有效,則需要學習指標的檢核與學生學習成果的實踐。
l 翻轉課堂的重點,是讓「理解、記憶層次」留給學生理解;「高層次的應用、分析、評鑑、創造」才是老師的教學重點。
l 教師的教學,文本其實只是一個出發點,重點是學生透過這篇文章,自主性的延伸學習。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韻宇老師對教學充滿熱情,且授課結構清晰,讓人容易理解。其中很多的創意小步驟,可以刺激我們在教學現場有更多思考。再來,「翻轉課堂」的概念,其實是拉高我們授課的層次,「字詞教學」當然是重要的基礎,然而並非教學的全部,「理解、思考、批判」高層次的能力,才是教學的核心。
多元評量與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丁美雪 老師)
摘要
l 大陸老師的教學:字音字形學生自學、重視朗讀、老師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提問。
l 目前的評量變革,是從「常模參照」轉為「標準參照」(標準參照是各國趨勢)。
l 有教學目標的引領,便會為此指標量身訂做教學設計,甚至據此設計相關的評量,教學便是完整的一系列步驟。
l 介紹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基準跟規準的詳細內容,以及五個等級的表現示例。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我們在推廣「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的時候,現場老師還是很容易質疑此規準的一致性、閱卷的公平性,或對題目屬於何種分類有很多疑惑。身為輔導員,除了必須再三思考規準如何擬定、評分如何一致外,還是盡量鼓勵現場老師能對文本做更多的思辨,並從會考命題趨勢,設計高層次理解的題目,或者希望至少融提問入教學,培養學生深思、探究文本的能力。
中央團語文領域國語文組102學年計畫介紹
(陳俐伶 老師)
摘要
l 說明三級教學輔導網絡的內涵-中央輔導團、縣市國教輔導團、學校領域召集人及學校教學輔導教師。
l 敘述中央團語文領域國語文組102學年度的主題:閱讀有效教學,可以透過三種能力、五種策略、十二種技巧才進行。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俐伶老師總是熱情洋溢,彷彿有源源不絕的活力!透過俐伶老師的介紹,大略明白三級教學輔導網絡的內涵,以及中央團今年的活動、計畫與服務,此外,也對閱讀有效教學的有更詳細的理解。
有效教學的「閱讀策略」與「學習鷹架」(鄭圓鈴 老師)
摘要
l 閱讀、數學、科學素養,其實強調的都是利用思辨的能力,去思考跟生活連結的題目。
l PISA重視實用,國中的課文強調情意較多,國小的課文重視語詞的能力。
l 臺灣閱讀的問題:省思與評鑑能力低於其他國家、閱讀效能不足(耗費的閱讀時間太多)、高分族的人數不夠多。
l 「把好的作品拿給學生看,鼓勵學生下次也可以做得到」,用以激勵學生。
l PISA而來的教學流程:1.說出主要的。2.找一找。3.為什麼。4.想一想。
l 基測、會考沒有考「你認為」的省思評鑑的能力。
l 多操作,少講述。老師的介入,要等到確定「全班都不會」時才可以。
l 閱讀素養學習單的使用步驟,其實就涵蓋了課綱的基本理念。教學有效的老師,在於能否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以及能否給予學生正確的理解。
l 題海戰術不見得好,學習單的題目不要多,但要具有代表性。
l 學習鷹架的觀念非常重要,老師應該組織成學習共同體,互相思考,剛開始試作時,可能會失敗,但會越實踐越美好。
l 命題之前,要先畫概念圖,有共識後,再來命題,以免命題超出範圍。
l 文本段落多的,要從「自然段」轉為「意義段」,要合併;段落少時,可能一段涵蓋很多概念。
在實務上的應用與省思
    其實已經瀏覽過閱讀加油站多次,不過,透過老師的分析,我們覺得更清楚教學的脈絡與核心。文本閱讀,而且是要「切中要害的提問」、「鞭闢入裡的引導」,是身為一位教學者最需要深入思考的教學任務。


※表格若不敷使用,請自行增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