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兒時記趣」段考創意考題分享


閱讀理解已經是會考趨勢,段考考題可以如何因應?
還有,如何讓枯燥的考題有趣化,讓學生更願意提筆作答?
以下提供一些小點子供參考。
許多考題修改自鄭圓鈴教授的「閱讀教學HOW上手」。
附帶一提,基測、會考會盡量要求選項的字數相近,以免影響學生作答,我們也努力朝這個方向邁進。

首先,因為考的是閱讀理解,想明白學生到底有沒有讀懂、讀通,考題最前面附上兒時記趣的原文,並以1-4標出自然段。



第9題,考的是PISA閱讀歷程中最簡單的「擷取訊息」,想引導學生讀課文後,能整理出表格的能力。



第10題,考的是PISA閱讀歷程中「統整與解釋」的能力,想引導學生歸納上位概念(各個項目)的能力。本題已經簡化,本來是想直接詢問學生:「比較的四個項目」依序為何?


第11題也經過簡化,概念擷取自鄭圓鈴教授的「閱讀教學HOW上手」,但附加圖片,希望能激發更多學生作答的意願。事實證明,許多程度較弱的孩子,看到圖片,的確比較有意願作答,許多程度較弱的孩子,給我很正面的回應。


第12題,只是跨段落的「擷取訊息」,想明白學生對課文,是否真的融會貫通。


第14題,也是最簡單的擷取訊息,一樣配上圖片,增加考題的趣味性。
本題答案是B,情緒變化為:興正濃→方出神→呀然驚恐→神定。


第17題,原本是想請學生猜答案依序為何?但也因為擔心過難作罷。
首先,CD兩個選項,修改自其他學校段考題目,謎題已經盡量簡化。
AB兩個選項,是和本校張晉華老師討論時,靈光乍現的點子,還結合時下學生的興趣。
本題答案是D,AB選項答案顛倒,C選項的謎底是明察秋毫。


第18-19題,也是與張晉華老師討論而來,考的是學生能否理解沈復「觀察角度的變化」與「想像畫面的性質變化」,這兩題較難,但很有創意,選項一樣經審題老師建議,已經簡化過。

 第18題,媽媽蹲下身子,觀看角度的變化是由高至低。沈復抬頭看蚊子時,角度是由低至高;蹲下來讓身體與花臺平齊時,是由高至低,因此答案是B。


第19題,母親想像人群的腳如同樹木,想像事物性質的變化是由小至大。沈復發覺龐然大物是癩蝦蟆,應該是由大轉小,但想像土礫凸者為山谷,則是由小轉大,因此答案是B。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