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2015台灣上海交流論壇議課感觸

今天參與社教科與天下雜誌合辦的台灣上海交流論壇,參與上海教師劉鵬老師的愛蓮說教學演示,暫先不論兩岸教育現況的差異,就劉鵬老師針對愛蓮說的教學演示部份,提出我觀察的想法:
一、時間的設計而言~劉鵬老師用了5分鐘與學生互動,評估學生(石岡國中二年級)的起點行為。接著30~40分鐘的教學技巧,集中在「找一找」、「想一想」、「說出來」的這些常見的策略上,在最後10分鐘左右,提問的內容延伸到「為什麼」與「我覺得」,這部份可以看出一堂課的重點設計。

二、就教學內容而言~劉鵬老師也提題錯別字、也提誦讀、也提句讀斷句、也提修辭分析、也提作者介紹、當然也有提問,但是這些內容的呈現,不是「片段式的加強」,而是在提錯別字、在提斷句、在提修辭分析與分層揭示作者介紹的訊息時,統統圍繞在「文本的核心」,簡而言之,在我的經驗中,一直個別片段的講解整理這些內容,但劉鵬老師卻在講解這些內容的時候,同時的在切入文本的核心。
三、課程的緊湊性~愛蓮說依照我的教學經驗,大概需要完整5-6節課,在提問時,我問劉鵬老師這一個問題,他的回答讓我震懾不已,「兩節」劉老師這麼說,這一課在上海普遍來說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甚至他說在他任教的班上,40分鐘就會梳理完,這讓我十分訝異,但是也能理解,因為一冊有32-34課,扣掉自讀的課程之外,精讀的課次的確分配到的節次並不多,因此壓縮教學內容就是必要的,壓縮的方法,就是透過以「理解文本為目標上進行教學」,因此注音國字的選擇也在幫助理解文本,誦讀文句的重音節,也是在理解文本,所有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都是為了切到文本的核心。

會後的私下時間,抓緊機會與劉鵬老師討論上海教學一般面臨的問題,發現台灣給老師很大的空間,我們課次雖然有12課而已,但是允許老師延伸與發揮自編延伸閱讀的教材,包含習作、講義、考卷閱讀的補強,當然我們的問題在於書商提供的資料太多,部份老師會偷懶只做「選擇」而沒有吸收統整的教學活動;同樣的,上海也有部份老師,因為要教授的課次太多,文本無法切入與分析到位,台灣與上海都有這有「部份老師」的問題,不過整體而言,劉鵬老師的教學實力仍值得我們讚賞。


在議課的時候,我提出一個譬喻:備課就像衛星導航,幫我們找到目標的最佳路徑,不過路上路況不一,老師是最厲害的駕駛者,因應不同的路況選擇不同的路徑。在會場中,我太緊張沒有說完,其實還有一句:不管我們設定的路程為何,最終都是為了導向目的地--文本的核心。
聯鳳校長很厲害,觀課觀到骨與肉,老薑!老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