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課文文本閱讀策略工作坊」本學期的第二次,繼上次秀梗老師帶領我們「文本分析三層次」後,各組帶著作業回去,秀梗老師強調文本分析是教師自行分析,重要的是要規畫出教學的步驟。
喚醒舊經驗:從上回的文本分析三層次切入
一般讀法à歷程分析(分析語詞、句、段與寫作手法、作者意圖),這是一個「總分總」的概念
以上文本分析都是為了找出學生的學習困難,並針對學習困難開出教學處方,以王冕的少年時代為例:
學習困難 
 | 
閱讀策略選擇 
 | 
如何找出事件高潮 
 | 
用文章結構(事件過程與因果)切分意義脈絡 
 | 
如何從言語對話與動作的細節中,推論不同人物的觀點 
 | 
推論—找支持的理由 
 | 
如何分析作者意圖 
 | 
自我提問—詰問作者意圖,採用連結課外知識做比較以進行推論 
 | 
教學重點:教案的書寫一定要有節次的規畫
節次 
 | 
教學重點 
 | 
一 
 | 
事件摘要與情節脈絡梳理 
 | 
1.從文本特徵而言:本文屬記敘文記事類,文本結構可分為開始 ,是典型的記事文,因此可由文本結構摘要出大意。完成故事線圖,並學習找出事件高湖故列為重點 
 | |
二 
 | 
理論人物形象、找支持的理由 
 | 
2.從文本寫作手法而言: 
 | |
三 
 | 
詰問作者寫作目的(作者意圖) 
 | 
3.從文本內容而言:本文選自《儒林外史》,是諷刺讀書人熱中功名的古典小說究竟作者為何要在篇首塑造人格高尚的王冕? 
 | |
各組實作
課文 
 | 
學習困難預測 
 | 
學習鷹架搭建 
 | 
決定教學重點 
 | 
閱讀策略運用 
 | 
紙船印象 
 | 
1.  首段事件的理解 
2.  紙船靜態、動態的形象 
3.  美麗感情 
 | 
1.學習從文句中,完成寫景摘要,並透過分類,分析寫景技巧 
2.學習從文本訊息中,找出此事件的特色處 
3.透過詰問作者策略理解作者寫作技巧與目的 
 | ||
張釋之執法 
 | 
1.全文高潮在哪? 
2.張釋之的主張有哪些? 
3.張釋之怎麼說服皇上? 
4.推論人物特質 
 | 
1.找出最精采處,再說明理由 
2.先翻譯後再詮釋句意 
3.條理釋之的言詞,推論意圖 
4.從對話推論人物特質 
 | ||
為學一首示子姪 
 | 
1.  如何找出事件與道理的對應 
2.  如何推論寫作手法 
 | 
1.  用文章結構表找出人物、事件與道理相對的句子 
2.  從對應表中推論出作者的寫作手法 
3.  從文本內容中,作者子姪的問題中進行推論 
 | ||
秀梗老師分析: 
首段:論點 
二段:理例(直接) 
三段:事例(間接例證) 
尾段:將第二段的四個面向再次提醒,才下結論:力學不倦 
議論最常使用的就是排比(強調重點)、映襯(凸顯重點),此文還有比較論證 
上述第3點可刪 
 | ||||
1.為何兩個論據? 
2.第二段的寫作目的 
3.第四段與第二段的跨段落整理 
 | ||||
良馬對 
 | 
1.  如何出論點的正反立論 
2.  如何從馬的特質推論人的特質 
3.  如何進行超問作者 分析作者意圖 
 | 
1.用文章結構切分正、反立論 
 | ||
秀梗老師分析: 
1.此文是節錄,可能很難找出論點、論據,就是關於良馬的對話而已。 
2.從馬的特質推論人的特質之問題比較開放,絕對是學生的學習困難,但無法從文本得知。 
3.上述重點可考慮放在愛蓮說教 
 | ||||
寄弟墨書 
 | 
1.  生難字詞 
2.  拆解意義段 
3.  如何找出本文垂點、分析文句 
4.  分析作者意圖 
 | 
1.  加字、增字、預測、前後文推論 
2.  標點符號連接詞 
3.  分析文句比較 
4.  藉由提問、對比來推論 
 | ||
秀梗老師分析: 
第二段的寫作目的也要探討:作者為自己說話,也說出自己對士人的期許。因為明明要寫農為四民之首,那為什麼寫士要特別多 
 | ||||
愛蓮說 
 | 
1.君子形象與蓮花特質之共通點 
2.花的象徵(背後連接點) 
3.作者背後意圖à批判當時人的媚俗 
 | 
1.請學生藉由老師提供君子形象搭配蓮花文句 
2.喚醒陶淵明和菊花之連結白居易—買花 
牡丹與富貴之連結 
3. 
 | ||
秀梗老師分析: 
聯想的訓練很重要,特別要孩子能理解「相似點」 
君子的人格特質建議改成白話 
可以直接舉一個對比映襯就好,為什麼要旁舉菊花 
這三種花共出現兩次,兩次的排列順序是不一樣的 
 | ||||
湖心亭看雪 
 | 
1.如何寫出景色之美 
2.如何擷取值得記錄的事件 
3.如何進行詰問,分析作者意圖 
 | 
1.用摘要策略歸納上位概念 
2.推論—找支持的理由 
3.自我提問—詰問作者意圖,採用金陵客與舟子的言語進行比較 
 | 
1.學習從文句中,完成寫景摘要,並透過分類,分析寫景技巧 
2.學習從文本訊息中,找出此事件的特色處 
3.透過詰問作者策略理解作者寫作技巧與目的 
 | |
秀梗老師分析: 
此文的題眼:獨、痴,就是作者意圖 
 | ||||
                  透過實作,學員們試著藉由文本分析後,預測學生的學習困難,並搭建學習鷹架,發現要精準的做出這類的搭建,需要更深入的練習,因此無法一次把秀梗老師這次的預定進度完成,因此,留了「決定教學重點」及「閱讀策略運用」帶回家完成,下回繼續討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