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109.05.24】千萬別在教室讀國文

很難得在今日邀請到厭世國文老師─新莊高中陳柏洋老師來到輔導團分享,許多國文老師聽聞厭世老師要來臺中分享,都聞風前來與會呢!現場人山人海,看到這樣的現況,也讓國中國文輔導團更有動力辦理更棒的研習啊!
厭世老師一開始向我們分享了很翻轉的觀念─「教學是一種行銷」:在飢餓行銷中的「限定、限量、限時」概念,我們如何讓國文教學成為真正的限定、限量與限時的超夯商品?
老師再深入提問:身為教師的你,認為以下哪個比較重要?
關於填鴨v.s批判?
關於控制v.s引導?
關於考試v.s遊戲?
最後老師表達了自己觀點:
1.關於填鴨v.s批判─學生沒有知識基底,如何進行批判?
控制v.s引導─引導本身就是一種控制,
考試v.s遊戲─兩者差異在於主動與被動,學生被迫考試,卻從未聽過有學生被迫參加遊戲
2.課文是商品,教學是行銷(教學不能僅是一股熱忱力,而是要展現專業力)
老師繼而在提問現場老師:老師們認為1~3哪一個最重要呢?
1.課本教知識
2.課本教能力
3.課本教情意
現場老師說著各自的觀點:「知識便是力量」、「能力才能解決生活問題」,「有情意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與貼近人心的能力」。
而厭世老師則從「知識會過期,能力會貶值,情意卻不會消失」的角度切入,說明「關心使用者的感受,才能驅策使用者的行動」,所以國文老師教授情意面很重要。
這和賽門‧西奈克( Simon Sinek)的「黃金圈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黃金圈是三層同心圓,由外到內分別是做什麼、怎麼做,與為什麼。架構看似簡單,卻與人腦如何處理資訊與情感的結構完全一致,最核心的「為什麼」,最能撼動人心,產生強大連結。
賽門‧西奈克: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一定會有「為什麼」,真正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而做。鑽研做什麼與怎麼做,不管再厲害都可以被取代,但是找到核心的「為什麼」,才能喚起「深層情感、號召共同理念」的關鍵。
不過,這正是語言最難清楚表達的部分,也是國文老師要切入學生生命最有利切點哪!厭世老師指出「應該相信甚麼是觀點;願意相信甚麼,則是感受」,以知識、能力與情意來看,我們得要喚起學生的「願意學習」,因此若說三者比重孰一為大,可能比較重要的是情意教育。
另外,厭世老師提出名句與超譯─以超譯(貼近生活,但非傳統翻譯模式)的方式,驅策使用者(學生)行動接觸古文,若能「說有人能懂得語句,寫有人會看的文字」,才能讓經典文句存活下來,否則不貼近生活,很容易被捐棄了!老師也特別強調在此的核心概念便是「復古,是創新的可能;故事,是推廣的力量」,這也是很棒的觀點分享呢!
在上半場,厭世老師在場中不斷與現場老師進行提問的互動,肢體動作也頗吸引人,果然是厭世界的暖男與型男哪!
下半場,厭世老師使出甚麼絕招呢?哇~讓我們保留一下,下次國中國文團的活動,您一定要跟上哪,以免錯過精彩橋段而扼腕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