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心得
觀課老師:南投縣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
簡鈺珣
前言
願意開放觀課的老師,都應該先給他們一個大大的讚,這真的需要無比的勇氣。
背景介紹
政忠老師的學校,每個年級2個班,全校115位學生,弱勢學生居多,教職員人數15人,國文老師3位,位處中寮偏鄉,這樣的學校背景,是阻力,但也是一種助力。學校小,取得共識容易,氣氛的營造亦然。
MAPS教學法
政忠老師的MAPS教學,包含:
1.Mind Maps(心智圖)
2.Asking(深度提問)
3.Presentation(報告)
4.scaffold(鷹架)
其中的心智圖教學,跳脫傳統心智圖僅摘錄重點,學生也可以額外延伸自己的想像和感受。這是好的,這樣對學生而言,課文閱讀才能與自己的生命相互連結,課文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意義。此外,完整的一堂授課,本應從閱讀延伸至寫作,而學生若能在閱讀之外,又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或寫下感受,未來,遇到近似的寫作題目時,自然能擁有源源不絕且貼近自我生命經驗的題材。至於評論文章,那又是更高階的能力了。
教學流程
教學的流程,主要涵蓋「老師提問→異質性小組共讀→段落結構摘要→心智圖繪製→小組發表→老師講評統整→學生完成自學作業」。學生的程度是需要訓練的,所以,上述流程依據學生的程度,又規劃出四個階段,如下圖。
一年級時,老師的提問引導較多(20-30分鐘),且先從自然段摘要,延伸到意義段摘要,學生習慣段落摘要後,第二階段開始,便省略此步驟,而直接繪製心智圖。
小組發表部分,全組原地起立發表,每個人均需報告,前三組報告完後,第四組開始只報告自己和別人不同之處,若學生說內容和前組相同,下次則第一個報告,報告結束,老師立即給予回饋或深入追問。小組發表配合爽中的學習護照進行,老師可以給予點數,最後的自學作業則是回家作業,學生自行繪製心智圖,以小組成績為基礎,若分析得更深,則予以加分;若分析不如小組成果,則予以減分。
分組方式,採團隊選將法,甲選乙,乙選丙,丙選丁,3-4人為一組,第三階段開始,則會選取部分同學自學,其餘同學才分組,因為自學組的成員經常不同,小組成員不固定而有各種組合的可能。
最後,文言文與白話文教學的區別,僅在於文言教學會先有字詞20-30分鐘的解釋。
這樣的教學流程,其實是好的,首先,在基測或會考的國文考題中,依據中央團鄭圓玲教授的分析,「段意」出現的比例最高,最常出現的考題就是「下列何者是這段文字的主旨」或「這段文字的主要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因此,在很短時間中,歸納出段落涵義,是國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具備的能力。此外,能被選取進國文課本的課文,大多有清楚的結構性,學生在理解段意的過程中,更進一步便能明白文章的佈局,寫作時也將潛移默化,懂得先佈局,而非想到什麼寫什麼,而能在「結構組織」一項獲得良好表現,更不會離題。
此外,昨日觀課,老師僅給予口頭回饋,並未給予加分。分組合作學習的初始,或許團體競賽、分數或獎勵,扮演相當的影響力,然而,當學生學習已經內化,學習再自然不過,分數或獎勵,就不再重要了,這也是學生自我學習的完全展現。
形音義基礎能力的培養
政忠老師的教學,當然是偏重閱讀理解的,然而,形音義也未曾偏廢,尤其是在國一階段,老師還沒有上課前,就先考形音義50字,每位學生有不同的標準分數,超過標準分數幾分,則予以學習護照幾點。課堂上,不及格(未達30個)的學生,會進行補考,及格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補考再不及格,則私下找小老師補考,遲遲不及格者,則待寒暑假的爽中青年軍返校時,再予以協助,務必確保學生的基礎能力。這樣持之以恆且堅持到底的基礎能力培訓,是孩子學習能力的保證。
相對應的段考考題
至於段考,語文知識的比例,隨年級的提升而遞減,國三考試幾乎全為閱讀理解題目,且此為老師彼此的共識,因此,教學與評量緊密結合,而能順利推行。
嚴謹的生活教育
所有的活化教學能夠實踐,基礎必然是嚴謹的生活教育與班級經營,張輝誠老師曾在演講中提及,說未來10年,他要開始推廣班級經營,我們也同樣在政忠老師的課堂中看見最佳的例證,孩子國文課堂的良好表現,是對老師的尊敬,但更是老師的強力要求,以此為基,才能確保學生完全投注於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