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106.03.07專輔共好增能工作坊─從對話引導孩子成長篇(一)

專輔共好工作坊之(一)    106.03.07

講題:從對話引導孩子成長            講師:李崇建老師


聆聽阿建老師的講座應該已經第五次了(第一場南投學思達場,第二場豐東國文科領域研習場、第三場苗栗社會輔導團場、第四場臺中國中語文輔導團團務場),今日在國教輔導團專輔共好工作坊中再次聆聽,仍舊有不一樣的體會。
張蘭珠榮督盛情開場!
~阿建老師分享~

崇建老師今日著重在冰山對話中的探索框架,如若個體若能探索自我框架,就越能為自己負責,也越明白自己的成長。從崇建老師的講座與著作中,我進一步了解了薩提爾模式的個人內在冰山對話模式與求生存的應對姿態,在薩提爾模式中,有五種姿態的應對姿態(《心教》一書中詳列):
【一】第一種應對姿態,「指責型」(Blaming)。比較在乎自己(受到干擾),在乎情境(不應該吵鬧),但忽略他人(孩子的感受)。這樣的姿態,常造成孩子的恐懼、反抗或者煩躁。
「指責者」在言行上常呈現指責、斥喝、恐嚇、批判與控制的態度。當事人心裡的感受,常感到憤怒、挫折、受傷與孤單。
【二】第二種應對姿態,「討好型」(Placating)。比較在乎他人,在乎情境,但忽略自己。這樣的姿態,常讓孩子爬到頭上來,或者不在乎大人說的話,有時也讓孩子煩躁與愧疚。
「討好者」在言行上常呈現懇求、依賴、乞憐與過份雀躍。當事人的心裡感受,常感到受傷、難過、焦慮、不滿與被壓抑的憤怒。
【三】第三種應對姿態,「超理智型」(Super reasonable)。比較在乎情境,重視道理。但忽略他人與自己。這樣的姿態,常讓孩子覺得疏離,不想親近。
「超理智者」在言行上比較冷淡,嚴肅而喜歡提出建議,表情比較僵硬,予人高人一等的感覺。雖然外表顯露少許情緒,但內心極為敏感,害怕失去控制。

【四】第四種應對姿態,「打岔型」(Irrelevant)。忽略了自己,也忽略他人與情境。「打岔者」在言行上呈現不安定,或者爭取他人注意力,常不能專注談一件事,避開有關情緒或個人的話題,也喜歡講笑話。這樣的姿態,雖然讓人覺得有趣,也易使人困惑,卻不能觸及真正的問題,受教的孩子言行也可能無法聚焦。

在薩提爾模式中,上述四種姿態,每個人都可能在不同壓力,不同事件時,出現各種姿態。一般人通常會有一種主要的應對姿態,或者面臨壓力時的即時反應,亦即慣性的姿態。這些姿態是我們從童年時期,為了應對世界,為了求生存,從而發展出來的姿態。

【五】薩提爾模式提出第五種應對姿態,稱之為一致性(Congruent)的姿態。在應對上能同時關注自己、他人與情境。在言行上呈現出有活力、有創造力、有生命力、能接納的、富有愛心、說話帶有感受、聆聽他人、開放且願意分享。

~阿建老師與蘭珠榮督的對談互動~

~阿建老師與美雯專輔的對談互動~


今日的講座收穫頗豐,期待4/18的進階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