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106.12.01】輔導團員簡鈺珣師參與至善國中閱讀工作坊共備課程心得分享

星期五下午,閱讀理解工作坊第三場,再次來到至善國中。
由秀梗老師進行「結構策略」的示範教學及深究。
秀梗老師運用短短10分鐘,說明結構策略,
便讓學生實際畫出「神筆馬良」一文的結構圖,
學生的完成的作品,完整性相當高,
而且都願意挑戰進階版:
以「人物」或「故事模組」為分類主軸,繪製結構圖。
接著,便從「段落」到「跨段落」,
深入說明「結構策略」,
並帶領老師進行結構圖討論與實作。
重點摘錄如下:
1.首要之務:
教「結構策略」,
首先便是:教學生如何「判斷」結構的方法。
因此先請學生畫出各小段重點,慢慢歸納重點的上位概念,最後才能判斷並畫出結構圖。
2.目的:
透過「結構」進行課文的「解構」,是為了要理解文意,
進而推論作者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如何「有層次」鋪陳文句,表達自己的意圖;
更重要的是要回歸題目,讓孩子瞭解作者如何透過具體描繪,詮釋抽象的題目(寫作目的),例如:吃冰的滋味,學生就要能回答出,作者覺得吃冰的滋味如何?
鳥這一課,就要明白作者如何藉著寫「物」的層次,然後看出我愛鳥的濃厚感情。
3.六類結構圖(之前央團研發,我也覺得很好用喔!)
其中,「因果」、「轉折」、「比較」,
偏向「段落」結構的分析;
「總分」、「順序」、「議論」,
則是偏向「篇章」結構的分析。
若從「文體」來看,
記敘文通常會使用「順序」和「總分」;
說明文通常是「總分」,但敘述過程可能會用到「順序」。
轉折圖的練習,是讓學生用「三個連接詞」把話說清楚,
才能看懂複雜句,寫作也才有句型的變化。
4.「步驟」部分,
若從「內容」角度思考,畫結構圖的步驟如下:
切意義段→意義段摘要重點→歸納上位概念→畫結構圖。
若從「結構形式」角度思考,畫結構圖步驟的步驟如下:
決定結構類別→切意義段→意義段摘要重點→畫結構圖。
但在實作時,可能會改變思考的角度,因此步驟間是相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